“看不到希望且高压高强度,在整个行业都处于产能过剩、研制减缩的阶段,很难回到几年前我们都觉得有奔头的年代了”。
步入30岁的熊玲,年前从中厂的办理变成大厂的螺丝钉,业务量骤减,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,细分很严重,周围问了一圈发现身边90%的大厂游戏人都是这样,但由于还有工作理想,想在游戏行业拼搏,所以十分苦楚。
知水暖的从业人员尚且迷茫,游戏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过去一年游戏大厂发生太多变故,从网易来看,副总裁也是原全国事业部担任人少云(邵贇)离任,其曾主导《蛋仔派对》《暗黑破坏神:永存》等成功项目,事业部拆分后核心成员流失。
网易游戏海外裁撤了三家明星工作室,虽然曾高调引进小林裕幸、名越稔洋等制作人,但都未产出像样的制品,2024全年停运了15款游戏,包含反腐风波后集中砍掉的4款产品。
近邻腾讯年前将上千人的工作室重组,曾宇、黄蓝枭、王波等高管相继离任,重点项目《星之拂晓》员工转岗至《怪物猎人》团队,腾讯从以往的“赛马机制”调整为核心赛道坚持聚集。
明星项目和明星制作人,现已开端遭到游戏大厂“祛魅”了。
1、立异不如“常青”,明星制作人光环难保
国内手游商场的首波明星制作人热,无疑是《原神》带来的,米哈游三剑客直接靠一款游戏干出国内游戏厂商第三极。
腾讯曾试图经过高薪招募明星制作人打造对标《原神》的二次元开放国际游戏,招募了原米哈游技能总监贺甲和R星制作人Steve Martin,但项目如NXS、《王者荣耀国际》等均未达预期,推出了《白夜极光》《诺亚之心》等产品因口碑和流水欠安而停运。
贺甲在米哈游《ProjectX》、腾讯NXS项目接连失利后,加盟艺画开天主导投入超3亿元的自研游戏《凡应》。
游戏葡萄报道称,艺画开天给予贺甲全面支撑,不只高薪延聘,还由其主导将创造团队从广州迁至上海,组建新研制团队,他却在一年内离任,项目堕入阻滞。
而腾讯寄予厚望的王者IP衍生手游《星之拂晓》,开发周期长达4年,核心玩法多次调整,从搏斗转向“武侠吃鸡”,终究堕入仿照网易《永劫无间》的言论漩涡里,于2024年12月中止项目,暴露腾讯对明星制作人主导的IP衍生项目把控缺乏。
在这方面,网易是尝到过甜头的。比如网易与明星制作人陈星汉合作的《光遇》就取得了口碑与商业的双向成功,招募的资深制作人关磊开发的《永劫无间》也成为网易近两年口碑营收两开花的爆款。
这提醒了一个实际:明星制作人难以仿制明星项目,尤其是在与公司基因不匹配的范畴。
于是腾讯、网易等大厂开端出资海外工作室、构建全球化研制网络,经过国外老练的工作室反哺回国内。
但这条路目前看来腾讯网易反了过来,网易日本樱花工作室由多位曾参加《终究幻想》《怪物猎人》的明星制作人领衔,立项5款主机游戏,但截至2024年底仅上线外包项目《圣剑传说:玛娜幻象》,原创项目因“极度难产”被裁撤。
媒体报道称其失利主因包含团队磨合问题、办理混乱及制作人实际才能与预期不符。
由《光环:无限》前规划主管Jerry Hook领导的Jar of Sparks,2022年建立后未推出任何产品,2024年暂停开发并裁员;《质量效应》编剧Mac Walters领衔的Worlds Untold,2023年建立后未发布游戏即关停。
相比之下,网易的老自研产品如《第五品格》《荒野举动》在海外收入榜独占鳌头,国内团队自研的《七日国际》《漫威争锋》成功出海,玩家数轻松突破2000万,这或许是网易及时止损、缩短阵线的主要原因。
而腾讯出资的Supercell旗下《爆裂小队》上线首周流水千万美元,热度挨近其明星产品《部落抵触》,更不用说拳头《无畏契约》再度引爆我国玩家集体。
此外,腾讯出资的拉瑞安工作室(Larian Studios)和FromSoftware等公司也推出了《夜族兴起》《雾锁王国》等成功作品。
假如要总结现象的成因,腾讯的出资形式着重保留被投团队创造独立性,经过研制支撑、危险共担及长线运营提升成功率。而网易让海外团队专心PC游戏而非手游,这种"理想化布局"与"商业化诉求"的错位,导致出资阶段性效果欠安。
在竞争剧烈的游戏商场,大厂对明星制作人担任的项目寄予厚望,往往设定了较高的成绩方针。然而,游戏开发本身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,即使是明星制作人也难以确保项目一定成功。
2022年7月上线的《暗区包围》,起先由于照搬塔科夫玩法遭到玩家抵抗,上线一年半注册用户破亿,成为了腾讯又一个长青式的游戏产品。
而制作人孙一鸣在加盟腾讯之前,他曾在育碧上海、CCP、索尼GuerrilaGames等公司任职,参加过《屠戮地带4》《鬼魂举动3》等多款3A主机游戏开发。
他入职腾讯后担任的《王牌战士》成绩体现一般,因而《暗区包围》起先并不被看好,资源也一般,这或许能解说孙一鸣在游戏PC端版号过审后火速离任,经历过喧嚣天然更懂沉寂。
2024年,腾讯清晰将竞技类游戏《王者荣耀》《和平精英》作为基本盘,并推出《DNF》《极品飞车:集结》《三角洲举动》等基于老练IP的手游,并成为腾讯2024年营收增加的重要支撑。
可以看出,游戏大厂们已转向“常青游戏”战略,着重长期运营才能而非短期爆款。
2、回归安全牌,大厂们开端抗“变老”
明星制作人常被赋予“立异突破”等待,但近年游戏大厂更倾向保守战略。
像《射雕》这种网易最拿手、投入大、工期长的旗舰项目,成果大败而归。还有米哈游《绝区零》这种补上米家动作板块,继续深耕细分赛道的明星项目,在海量的推广下也未能达成商场预期。
这也导致网易《燕云十六声》几度延期打磨质量,在交融单机与MMO玩法间反复横跳,虽口碑尚可但商业化远景不明,也反映出立异与商场需求的对立。
同样2024年IP改编游戏失利率攀升,如腾讯《妖精的尾巴:力气觉醒》、中手游《镇魂街:天生为王》等均因玩法同质化停运,意味着明星制作人+IP的“安全牌”不再见效。
大厂开端注重内部资源整合,如网易《漫威争锋》凭仗中外团队协作与老练IP运营全球爆火,而非依靠单一明星制作人。
而MMO、SLG《DNF手游》《三国:谋定全国》等传统赛道手游,凭仗中年玩家安稳的付费才能,依托于端游年代财物和固有受众集体支撑的产品,正成为腾讯B站等厂商的营收支柱,削弱了对新兴赛道的依靠。
一起,腾讯经过“端游改手游”形式下降开发危险,将成功IP转化为可仿制的流水线产品。2024年《DNF手游》逾越《王者荣耀》成为腾讯最赚钱游戏,印证工业化形式的有效性。
为了加快链条集中研制资源,天美工作室群大刀阔斧变革,将架构划分为四大研制子工作室和担任立异孵化的Z1 Studio和国际化的G1工作室。
此次调整还晋升了40多位基干,包含副组长、组长、总监等。强化项目办理与跨团队协同,这一调整让安排更加的聚拢与扁平,也让工作室制作人更专心产品。
而在社媒年代,玩家既是消费者也是内容生产者,经过评分、二创、言论施压等方式反向刻画游戏规划。
在《尘白禁区》“有男不玩”事件中,玩家经过极点化表达迫使厂商修正角色设定,削弱了制作人的内容主导权,而这种顺应玩家的战略反而让这款“凉透”的二游起死回生。
一起技能驱动与AI赋能,也让大厂开端摆脱对明星制作人的依靠。像网易伏羲AI在《燕云十六声》中NPC行为和语音互动上,都加入了AI技能,使得各种整活和笼统内容在玩家间发酵,提高了玩家活跃度和内容产出频率,也削减了对老练制作人的构思依靠。
总的来说,游戏大厂们对明星制作人的“祛魅”,并非否定个人才调的价值,而是标志着游戏工业从“草莽年代”迈向“工业化年代”的理性回归。厂商经过构建系统化研制系统、深化用户洞悉、强化IP运营,正在探究一条逾越个别限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未来,明星制作人或许不再是被追捧的“救世主”,而只是工业化链条中协同立异的“润滑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