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好看到这么一条朋友圈内容:“新学校家校互动要求运用QQ联络,只能启用大学时期七位数的QQ老号,有一种莫名的尴尬感。”
七位数的QQ,无意中暴露了这位姐姐的年纪。让我也想到了自己一向默默挂着的QQ,现在它对我来说,仅仅一个文件传输的工具。
虽然我不习惯用QQ,但95后和00后似乎对QQ很热心,这一点我深信不疑。96年的堂弟和13年出世的小姨子,他们的“朋友圈”不在微信,而是在QQ空间。我见他们的刷手机的大多数时刻,都在刷QQ空间,有段时刻我竟然还发现,当时上高中的堂弟还在空间里连载芳华小说,文笔细腻、心思敏锐,惋惜无果而终。
不过,不管95后、00后多么挺QQ,QQ的光辉年代已经曩昔,它的最主要的社交功用,已经被微信取代了。作为一款诞生了23年的“鼻祖级”社交产品,QQ真实的光辉是从2000年到2012年微信出现之前,这正是80后、90后们芳华年少的时分。
作为一名90年后,我应该算阅历了QQ最光辉的一段时期。回忆里很清楚,2008年高考结束后,一位高中好友送给我一个8位数的QQ号,正式翻开了我的QQ冲浪生计。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,我在QQ空间里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“哲学论文”,表达我对尼采、虚无和生命含义的理解,成功地引来了一世人的热评和“追捧”,收成了“强说愁”的满足感。在此之后,我写下了成百上千条或芳华懵懂或年少轻狂或指点江山的文字动态,记载日子点滴、离情别绪和人生感慨。我的整个大学生计的情感、日子、学业动态都被完整地封印在了QQ空间里。
那个时分,咱们遍及都还在用诺基亚手机,像素跟现在完全没法比,拍出的相片含糊发黄,却都津津有味争相地传到空间里,给他人共享。到现在我的空间里,都还存着上千张大学时期的含糊不清的老相片,统一设定为“仅自己可看”。我想,这也是绝大部分90后、80后的挑选,因为大学时的“土样”的确都不愿对外示人了。
对咱们这一代人来说,QQ以及空间的出现,让咱们翻开了对外交流的大门,也找到了抒发自我的渠道。一个空间,便是一个灵魂的展示。这对了解朋友很重要,对找男女朋友也很重要。
记得大学期间,我费力曲折要到了我初中时期喜爱过的一个女生的QQ,然后如获至珍般,对她空间里的每一条动态、每一张相片、每一首共享的音乐,都尽头心力地进行分析猜测,猜想她究竟有没有男朋友,研讨她的喜爱爱恶,揣摩她当时的状态和所思所想。利用她发空间动态的契机,通过QQ及时联络。当年的“小鹿乱闯”已然变成现在的职场压力下的累觉不爱。
现在,微信取代QQ之后,虽然还有朋友圈的功用,但我却再没有了当年共享动态的热情,这或多或少跟进入职场后,加了一堆同事、领导,不再想把日子动态对外揭露有关,但说到底还是跟社交渠道的属性有直接相关。
QQ空间或许真的愈加合适年轻人,在那里可以更多翻开心扉的开释自我、表达心里。这是咱们当年的热情所在,也是现在00后们钟情于它的原因。
有被七位数QQ号曝光的年纪,也有被渣画质的QQ空间出卖的芳华,各种回忆就这么沉积在缥缈的赛博空间里,就像阁楼压在箱底的那只铁盒子,一辈子就可能再不会翻开它,但放在那里终是一个念想。
 

7位QQ号